两会访谈|“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图景”
——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冯鹏志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我们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冯鹏志。
求是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请您谈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怎样的深厚文明底蕴?
冯鹏志委员: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5000多年漫长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形成了自身独到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及其所推崇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为中华民族在现代化潮流中既把握时代又站稳脚跟、既引领时代又兼济天下提供了深厚文明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绵延与发展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本质,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以更好构筑中国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源泉,以更好构筑中国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推动并引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出广阔而主动的时代面貌。
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为贵”中汲取文化启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彰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一脉相承。在古今交融中,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赓续了古老文明,让我们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难题时,既能把握人类今天的智慧和力量,也能运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求是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请您谈谈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冯鹏志委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实践及其观念建构长期面临的复杂历史与思想困境,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及历史底蕴,创造性展开对人类文明本质及其历史创造的深刻阐发,从而为当今世界深刻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等级论思维方式的迷思陋见提供了根基性的时代引领。比如,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在本质上所具有的多样、平等、包容等属性,人类文明在互动关系上具有交流、互鉴、共存等特征,人类文明发展需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阐释了当代中国在文明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思想立场,展现了当代中国在把握和处理文明关系问题上的深刻思考。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在推进了人类文明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造成了巨大的“赤字”或困境。中国式现代化为从整体上化解西方现代化模式所造成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生态赤字等提供了创造性解决路径。比如,在发展赤字化解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将推动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治理赤字化解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和平赤字的消解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法人微信号
扫描二维码加好友